南瓜(南瓜子)
聯(lián)系人: | 苗新生 |
---|---|
電話: | 13893612032 |
地址: | 蘭州市城關(guān)區(qū)南關(guān)十字世紀(jì)廣場(chǎng)B座1403室 |
留言咨詢 更多信息 | |
分享: |
摘要
- 葫蘆科南瓜屬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(Duch. ex Lam.) Duch. ex Poiret 的種子。
產(chǎn)品介紹
南瓜(南瓜子)
【來源】
葫蘆科南瓜屬植物南瓜 Cucurbita moschata (Duch. ex Lam.) Duch. ex Poiret 的種子。
【文獻(xiàn)概要】
《中國植物志》第七十三卷,第1分冊(cè),262頁。以南瓜(《學(xué)圃雜疏》)為正名收載,別名倭瓜、番瓜、飯瓜、番南瓜、北瓜。原產(chǎn)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帶,世界各地普遍栽培。明代傳入我國,現(xiàn)南北各地廣泛種植。
本種的果實(shí)作肴饌,亦可代糧食。全株各部又供***,種子含南瓜子氨基酸,有清熱除濕、驅(qū)蟲的功效,對(duì)血吸蟲有控制和殺滅的作用,藤有清熱的作用,瓜蒂有安胎的功效,***牙痛。
《甘肅中草藥資源志》(下),58~59頁。以南瓜子之名收錄。栽培品,自產(chǎn)自銷。
《陜甘寧青中草藥選》,710頁。陜、甘、寧、青均有栽種。
《中華本草》第5冊(cè),第十四卷,526~531頁。以南瓜子為正名收載,別名南瓜仁(《科學(xué)的民間草藥》)、白瓜子(《東北***植物志》)、金瓜米(《陸川本草》)、窩瓜子《陜西中藥志》)、倭瓜子《青島中草藥手冊(cè)》)等。種子入藥:味甘,性平;殺蟲,下乳,利水消腫。果實(shí):味甘,性平;***消腫。果瓤:味甘,性平;***,斂瘡。瓜蒂:味苦、微甘,性平;***,利水,安胎。成熟種子內(nèi)所萌發(fā)的幼苗(盤腸草):味甘、淡,性溫;***,止痛?;ǎ何陡剩詻?;清濕熱,消腫毒。葉:味甘、微苦,性涼;清熱,解暑,止血。莖:味甘、苦,性涼;清肺,平肝,和胃,通絡(luò)。根:味甘、淡,性平;利濕熱,通乳汁。
《甘肅中草藥手冊(cè)》第二冊(cè),967頁。***種子:味甘,性溫;驅(qū)蟲,下乳。
【原植物識(shí)別特征】
一年生蔓生草本;長(zhǎng)達(dá)2~5m,全株密被白色短剛毛。單葉互生,葉柄粗壯,長(zhǎng)8~19cm,葉片寬卵形或卵圓形,有5角或5淺裂,長(zhǎng)12~25cm,寬20~30,葉脈隆起。卷須稍粗壯,3~5歧。雌雄同株;雄花單生,花萼筒鐘形,長(zhǎng)5~6mm,裂片長(zhǎng)1~1.5cm;花冠黃色,鐘狀,長(zhǎng)8cm,直徑達(dá)6cm,5裂,裂片邊緣反卷;雄蕊3,花絲腺體狀。雌花單生;花萼與花冠同雄花,子房下位。瓜蒂擴(kuò)大成喇叭狀;瓠果形狀多樣。種子多數(shù),長(zhǎng)卵形或長(zhǎng)圓形,灰白色,邊緣薄,長(zhǎng)10~15mm,寬7~10mm?;ㄆ?~7月,果期8~9月。